从电动化到智能化,多赢如何引领未来?

2024-05-24 12:58:44·  来源:TE Auto
 

图片


电动化和智能化,如今似乎已成每一个汽车产业从业者心中的确定性命题。电动化的发展已颇见成效——群雄逐鹿,甚至隐隐有群雄争霸之势;智能化浪潮更是来势凶猛,以至于车企不谈智能化,似乎就已落后了。2024年,车企的每一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卷到如火如荼,每个汽车人都在尽情畅想着造出智能“汽车人”的未来,人们热烈地讨论每次技术升级,密切地关注每一场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布会。一切看上去都如此欣欣向荣,除了那片从未散去的心头乌云——铜。


铜是汽车的重要原材料,新能源汽车尤其依赖铜。根据国际铜业协会数据,一辆燃油车的铜使用量大约在17kg到23kg之间,而电动汽车的铜使用量则要庞大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如插电混动车和纯电动车)的铜使用量从60kg到91kg不等。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中大量使用了铜材来制造电机、电线和其他电子组件。在线束上,铜是重要用材。铜在汽车中线组的重量占比超过95%,由于车内电子元器件与线组的增加,要求加工尺寸不断缩小,铜相对于铝来说延展性更好更易于小口径加工,同时新能源汽车出于续航与动力的考虑,也会更倾向于电阻更低的铜线,这些特性都使得铜在汽车生产中难以替代


电动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吃”铜,而智能化同样如此。为了支持电动汽车的电力需求和高级功能,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而进行的系统架构的革新,需要更复杂的线束布局和设计,从而进一步增加铜的使用量。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铜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图片


一边是更加需要铜,另一边却是更加缺铜。据上海有色网分析,中国每年铜材需求量约1500万吨,占全球用量超过50%,中国铜材需求更是77%依赖进口,在全球铜矿储备负增长的前提下,预计2024年全球铜材供给缺口将达50万吨。然而,2024年铜价却呈现了震荡性上涨趋势。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2024年铜价可能会达到9200美元/吨或更高。金融机构花旗预测2024年第四季度铜价有望攀升至每吨1万美元,铜材涨价正在挤压每一个车企的成本空间。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铜价持续无法得到遏制,看似光鲜亮丽的汽车从业者,“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工匠们,最终都会沦为材料的搬运工,铜价的打工人。


站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节点,除了高歌猛进,后方“铜老虎”的威胁已至。一方面,在市场的需求压力下,产品上功能、提性能刻不容缓;而另一方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车企降价潮不仅给行业带来了阵痛,更让“降本”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旋律。铜,特别是铜导线占据的大量成本,让这笔账算得令人如鲠在喉。


图片


国家关心可持续发展,一言以蔽之,是绿水青山,是细水长流。轻量化、降本增效和减少碳排放,是大势所趋,而大势已至。以线束行业为例,创新型复合材料的小线径线束,或许不失为一种应对之道。


作为汽车生态圈的深度参与者与赋能者,TE Connectivity (“TE”)凭借深刻的行业洞察以及线束领域的专长,协同线束厂及生态圈伙伴,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挑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多赢复合线”



据测算,这款0.19mm的小线径 “多赢复合线”可以将线束系统的总成本降低约20%。此外,复合线的轻量化设计,也有助于提升整车的能效和续航里程,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驾驶体验。


智能化的浪潮中,唯有主动破局,方能迎接新局。电动化已成定局,智能化未来可期,而多赢复合线,则是这一进程中场战事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