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混动技术系统架构
强混合动力系统作为车企研发混动车型的主流方向,根据混动系统架构模式可细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
1. 串联式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依赖电机驱动,而燃油发动机则专注于为动力电池充电。增程式电动车(REEV)是串联式混动的一种特例,它在纯电动车基础上增加了增程器,使得发动机与发电机紧密耦合,但与车轮解耦。当动力电池电量充足时,它可像纯电动车一样运行;而电量不足时,发动机才介入工作。串联式混动的优点在于动力平顺性好、NVH性能优越,且发动机运行稳定。但缺点在于能量转换过程中存在损耗,导致高速油耗偏高,且在亏电状态下动力性下降。

混联式混动汽车是结合了串联式与并联式特点的混合动力系统,由发动机、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构成。根据发动机与发电机的位置关系,它主要分为串并联和功率分流两种结构。
串并联式混动系统实现转矩耦合,将内燃机与电机的转矩叠加并传递给驱动车轮。其中,P1+P3架构是主流类型,其优点在于减速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且发动机可用作发电而不直接参与驱动,从而保持在高效区间运作。在低速工况下,它可实现纯电驱动,提供良好的驾乘体验。然而,由于发动机需达到一定车速才能并入驱动,车辆动力性可能受限,同时在高速工况下油耗较高。
功率分流式混动系统则实现功率耦合,通过行星齿轮组与内燃机和两个电机相连,实现发动机转矩和转速的自由控制。在车辆起步或低速时,可纯电驱动;随着车速增加或加速需求增大,内燃机启动并利用行星排实现功率分流。这种系统通过合理分配动力输出,实现平顺行驶和节油目的。但由于技术复杂性和专利保护,目前仅丰田THS混动系统应用此构型。其优点在于发动机可不参与驱动而专注于发电,从而保持高效运作。
总的来说,混联式混动汽车结合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优点,通过不同的结构和技术手段实现高效、平顺的动力输出。然而,每种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车企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等因素。
-
电装中国以创新助力“双碳”目标 推动制造业低
2025-09-12 -
高温季行车安全需重视:TRW SPS 制动盘让你的刹
2025-07-19 -
跨越速运凭什么“圈粉”万千客户?“中国零担30
2025-07-01 -
驭动未来,智启新程-采埃孚油护新出行
2025-06-25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京采组合”创领变革 —— 一站式商
2025-09-16 17:53
-
旭化成发布新型传感解决方案,无需摄
2025-09-16 15:53
-
电装中国以创新助力“双碳”目标 推
2025-09-12 15:42
-
汽车新零售又出黑马,久车GO百城聚力
2025-09-12 15:25
-
思看科技走进浙大课堂,产教融合赋能
2025-09-11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