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开启智能化引擎 再启时代发展新动力

2023-07-12 17:00:29·  来源:汽车制造网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创新大会

暨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零部件检测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

      科技引领发展,擘画智慧未来。2023年7月7日,由励进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广东三姆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并由智博数字承办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创新大会暨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零部件检测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为一项关乎人们出行智慧化与智能化的变革性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配合,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加快充电设施覆盖范围扩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各项技术中,“三电”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车的核心技术,三电技术与产品的品质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对“三电”产品进行更有效的品质管控,打造更具标准化、规范化的“三电”产品?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话题,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品与品牌能否走向国际化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

      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三电”核心技术以及“三电”标准检测方面的相关挑战,本次大会邀请到了行业优秀代表厂商、权威专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有效方式攻坚克难,实现“三电”产品的标准化、高端化,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开场 致辞

三姆森 张庆祥

      打破“内卷”走出去,实现“由内向外”突破。大会上,广东省光谱检测自动化关键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三姆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祥发表致辞。张庆祥首先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嘉宾表示敬意与感谢。

      随后,张庆祥谈到,2023年,新能源锂电行业大家谈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内卷”,适当的“内卷”有助于企业之间实现竞争式发展,而“过度内卷”则会导致企业之间相互内耗,两败俱伤。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内卷”?张庆祥强调,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勤修内功”,做好产品研发、质量把控、团队管理,实现自身的“从内到外”突破;对于行业来说,行业需要“走出去”,向海外发展。

      而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国外的市场非常注重是产品规范和标准,国内如今多数仍旧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依赖人工和半自动的操作。

      而为了解决行业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三电产品几何质量,规范产品的几何公差标注、检测方法,为几何质量改进和交付提供技术支持。三姆森科技团队与上海大学李明教授团队历经一年的筹划,把一群专注于三电设计、制造、检测等专家学者们聚到一起,并将本次研讨会成功落地到AMTS AHTE展会现场。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三电产品几何精度与验证高”的主题,希望能为这个行业产品规范和标准做出微薄的贡献。

车用电机材料与产品制造的偏差对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上海大学 黄苏融

      抓住“电驱动发展”黄金年代,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产品的规范,其源头在于材料的规范;而产品能否实现标准化,与制造过程中的标准化、制造流程中的偏差息息相关。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国内知名的电机专家黄苏融带来了《车用电机材料与产品制造的偏差对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主题演讲。

      黄苏融首先介绍了“电驱动发展”的几大黄金年代,从19世纪内燃机开启的“机械时代”,随后伴随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的出现与电力的应用,进入电气化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与新型电工材料的发展,引领新型调速电机发展,进入变频电机年代;再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驶上快车道。

      2025-2035 ,整体产业将围绕提高功率密度与效率、提高电机转速、降低振动噪声、降低成本四大方面进行相应的驱动电机技术、硅钢片技术、永磁体技术、绝缘系统技术、高速轴承技术、位置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材料与技术突破。

      针对几大关键技术,黄苏融谈到,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落地:基于材料服役特性对性能的影响,完善设计与工艺;开展关键零部件尺寸工程及其公差vs性能敏感性分析,提高产品性能一致性与降成本;将关键零部件加工工艺与匹配;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制造与性能检测。

      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打造“电驱动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年代”,未来可期。

尺寸工程技术在动力电池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宁德时代 程志杨

      挑战与机遇同行,共同进步实现高质量创新化发展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之下,客户的需求也正不断提升,如何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体验需求,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接机遇。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尺寸工程经理程志杨发表了主题演讲——尺寸工程技术在动力电池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程志杨提出,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尺寸工程面临着行业新体系、新标准、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四大挑战。而在挑战之下,同时催生出了体系化、工具化、数字化以及合作创新的“三化一新”机遇。

      在产品体系上,宁德时代通过1nm工程、接口统一、模块标准化、柔性定位、体系标准保障赋能,实现尺寸体系化。在工具化方面,宁德时代通过严格的人才筛选,结合Python+、C++等工具,实现80%的降本增效;针对数字化发展,宁德时代通过数字建模、柔性公差等方式进行设计,最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智能分析决策。

      “我们没有终点,只有更极致”,程志杨,在整体发展上,宁德时代一直在不断追求更完美,除了完善自身,宁德时代同时也通过与产业链各大优秀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共享成果,实现产业链的共同进步与行业的创新发展。

       程志杨还发起倡议,基于工信部《锂电池制造装备发展白皮书》中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接口、通讯协议等标准统一要求,共同建立《动力电池行业几何尺寸标准》,在行业标准化、规划化发展,达成一致共识。

光学检测对三电产品的品质赋能

三姆森 刘以德

     以品质管控助力品质升级,实现质量管理可视化,品质升级,是市场进化的方向,也是政策引导的大战略。做好品质升级,首先就要做好品质的管控。广东三姆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总监刘以德带来了《光学检测新技术助力三电品质升级》的主题演讲。在新能源三电产品的品质管理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刘以德谈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发力下,行业已进入到“百舸争流”的发展窗口期,想要实现品质升级,必须做好针对11个竞争圈的五大方向突围,包括加强技术研发、优化品牌竞争、实现产品差异化、提升成本优势、打造渠道优势。

      通过数据展现,刘以德介绍,在2021年-2022年,新能源车出现的事故让人们对于新能源车市场的信心存疑,要提振市场信心,就必须有效解决新能源车出品的质量问题,通过有效的质量检测、质量管理可视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保证新能源车出品的良率,促进工艺改善,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制造。通过高效、高精度的光学检测,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也更有利于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实现品牌力、产品力的提升,提升让人们对新能源车的信心。

      随后,刘以德为来到的嘉宾介绍了扁线定/转子生产工艺流程;同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电控工艺制程检测的相关技术手段。三姆森科技也正不断通过自身的优质设备以及技术,做好行业产品的品质检测与管控,让世界制造更完美。

三电产品的高精度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

三姆森 谭辉

      融合与创新,从“产品品质管控”到“产品品质改善”由于新能源电驱行业相关产品结构复杂、异形多变,产品检测要求精度高,且存在较多以平面尺寸、3D测量、缺陷检测等混合检测项目,故对视觉检测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需求和挑战。

      对此,广东三姆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谭辉带来了《光学技术与三电产品的融合与创新》的主题演讲。从采集技术、AI大数据处理、软件与系统设计三大技术方面对新能源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

      谭辉对行业先进的“共焦光谱”技术、“多维成像”技术、深度学习平台S-Sigma、数据分析平台Data-Drive进行了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的全方位解读解读。

      相较于常规的检测技术,“共焦光谱”技术可针对任意材质、实现任意方向与角度的通用扫描检测,实现对细微平面的高精密数据采集分析。而多维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复杂产品结构成像,解决了常用测量仪的噪点和掉点等干扰的问题以大曲面角度无法采集的问题。

      深度学习平台S-Sigma,则是集合了微小实例分割技术、精细化分类技术、迁移训练、检测数据规律提取与数据趋势预测等多样化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工业智能光运用检测系统。结合数据分析平台Data-Drive,可实现缺陷识别、部署训练到数据分析判断的一站式检测。打造”产品检测-数据监控-实时反馈-预警-决策”闭环体系,实现从“产品品质管控”到“产品品质改善”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尺寸工程在驱动电机上应用

泛亚汽车 赵红波

      尺寸工程在驱动电机上应用,紧跟政策与趋势,打造“精益、精准、精致”化产品,技术的变革驱动产品的迭代,质量的管控保证品质的提升。在应用端,如何打造出能给用户更高体验感的应用产品?助力美好生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驱动系统尺寸工程技术经理赵红波带来了《尺寸工程在驱动电机上应用》的演讲分享。

      赵红波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效推进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规划布局。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达96%,从352.1万辆,达到了688.7万辆,占据了全球近一半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而相对应,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2022年电驱动市场规模增幅达93%,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赵红波分析,行业主流解决方案出现从里程焦虑转化为成本驱动、由化学体系升级转变为尺寸集成系统效率提升以及材料多元化三大趋势。这样的趋势下,动力电池对于尺寸工程的主要挑战集中在效率、性能、进度、集成四大方面。驱动电机技术上,将呈现紧凑型多合一电机的集成化趋势、满足不同车型需求、简单适配的平台化需求以及高转速的高功率密度趋势。

      未来,泛亚汽车将通过数字化的项目,持续探索行业发展。产品规划阶段,根据行业标准制定规划;在产品开发阶段,通过视觉技术等,对产品进行全方位调试;在产品制造维护端,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保证产品质量。以精益、精准、精致的要求,打造精益雪佛兰、精致的凯迪拉克、精准定位的别克产品。

三电产品几何精度标准的设想

上海大学 李明

     工业有道、心存敬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行业发展,既需要在脚踏实地中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超越突破;也需要不断展望未来,坚定目标。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国内知名几何质量和标准化专家李明,带来了《三电产品几何精度标准的设想》的主题分享。

      对于标准化的意义,李教授指出,标准来源于最佳实践,可重用或具有指导意义的,同时也为了获得最佳秩序而形成的做事规则和指南;标准是有关相关方和利益方协商的结果,也是一种共识;标准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这种白纸黑字为后续的贯标、应用和纠纷解决提供了基础。

      李教授谈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入下,人们对于出行工具的需求已经成为了集文化、情怀、科技于一体的体验需求。大规模生产消费者商品的关键已不再是技术,而是心理。

      尽管我国有广大市场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但还存在着制造产品附加值不高、拥有自主品牌不多、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全球制造业中呈现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状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供应链”和“生态圈”需要进行重组,从标准化、规划化、精细化等方面不断革新技术,打造高端产品;从用户需求体验出发,提升价值赋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有道、心存敬畏。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发展。

圆桌论坛:论道“三电标准”落地发展,探索未来进行时

      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电产品的行业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让大家对于汽车“三电”产品的行业标准以及未来落地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活动邀请到三姆森董事长张庆祥、黄苏融教授、赵红波经理、程志杨经理、李明教授进行圆桌式讨论。

话题一:目前行业标准是否能够支撑起行业的品质要求?

      张庆祥谈到,国内相关标准规划以及重视程度还不够,“三电”出海,或将面临国外“标准”的制约,就目前而言,“三电”应该将“标准化”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三电”标准从“有”到“用”,还需要一个长期阶段。

      对此,黄苏融认为,“三电”标准落地是“重要且繁重”的工程。“三电”的最初应用领域并非在汽车领域,从“三电”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化应用,需要一个阶段性行业过度,这一个过程,唯有不断“试错”,才能有所成就。

      程志杨指出,“三电”本身即有标准,在国际来看,有着严格的标准把控与审核流程,而在国内显得稍弱,三电标准的落地,是极具意义的。

      赵红波谈到,“三电”标准制定非常有必要,在行业“内卷”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三电”标准将实现行业品质的迭代升级,打造从设计端、到检测端、质量端、数据回归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李明教授作出总结:标准化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智能化程度,让行业进一步转型发展,实现更长远的全球化发展。

话题二:标准化制定后如何落地,在行业内进行落地普及?

      张庆祥通过手机领域发展引申建议,十年前,国外客户对3C要求相对严格,国内并不需要;2016年,国内3C基本实现标准化,实现了品质、设计、性能上的全面提升。要实现标准化普及,首先要实现在理念上达成共识,随后要在制程上统一规范,实现最终的降本增效,达成极致品质、极致生产、极致成本、极致效率的优良发展状态。

      黄苏融认为,标准化的普及,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人拥有更专业化的认知。用懂产业的人,来进行产业标准的普及。程志杨谈到,客户本身具有着“标准化”的需求,但并不了解行业标准,企业推行标准化,需要将行业标准应用于企业自身标准,向客户进行普及传播。

      赵红波谈到,标准的落地,需要告诉客户,标准是一次“双赢”,不仅仅是帮助行业进步,也是帮助客户获利;而在挑选供应商环节,也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将标准化落到实处。

      李明教授总结,客户需要培育,需要通过建立行业生态圈,提升客户认知,让客户与厂家达成一致共识,通过共识实现共同进步。

话题三:“标准化”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得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赵红波谈到,“定量”很难,我们更需要“定性”,第一步应该做到管理和数据的闭环,第二步才是更多地数据积累,对标准进行迭代与升级;

      程志杨对此发表了自己看法,收益是标准的重要衡量,当标准成为累赘,无法达成良好收益,这时候需要反思,标准是否需要进一步“进化”。

      黄苏融指出,标准首先需要建立指标体系,而非“量化”;第二,标准和基础规范相      结合;第三,标准与管理体系需要深度结合。行业可以通过产业联盟方式,实现标准落地。

      张庆祥谈到,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需要重视,提升行业高度;企业、行业联盟需要形成共识,立足于国家政策支持,打造标准化的产业生态圈。

李明教对此表示认可,标准首先需要技术和管理同步开展;其二,需要ISO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全方位进行关注与践行。举生态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三电标准”的大咖论道,一场关乎人们未来智能化生活体验的深度探讨,一场科技与生活、现在与未来、时代与发展的共鸣,在现场活跃的交流氛围中落下帷幕。对于行业来说,这一次大会落幕,也是一次再出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技术变革,以新能源汽车之发展,引领智慧生活,开启未来之东风。